外交学院举办“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
发布日期:2024-01-08
来源:英语系
访问量:
2023年12月29日,由外交学院主办、外交学院英语系承办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在外交学院主楼拉开帷幕。来自外交外事、翻译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次论坛旨在研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翻译学科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为优化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端对外翻译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和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成效,创新对外翻译传播模式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在论坛开幕式上,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代表外交学院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孙吉胜教授表示,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始终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交外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论坛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翻译,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上午的报告由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表示做好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要求我们加快国际传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国际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创新和完善数字传播话语体系,了解数字传播规律,掌握数字传播技能,强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徐和建以“把最新最美最好世界完整翻译给世界”为主题,指出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和高远的规划路线,更需要高水平的对外翻译人才作为支撑。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王珂强调国际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要实现民心相通就要做真正接地气的民间对外交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认为翻译和国际传播互为彼岸,没有有效的翻译,就不会有有效的传播。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指出民间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室平台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挑战,但更是加强了传播者的主体性,未来需要用好游戏等各类国际传播平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维佳表示当下的国际传播发展呈现出跨学科特征,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史论结合、与新技术相结合、与一线实践相结合。
下午的报告由外交学院教务处处长石毅教授主持。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陈明明大使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文化语汇的翻译要点和外交翻译技巧。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委员会副主任任小萍大使指出新时代外交翻译应传达我国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增信释疑、消除误解、以正视听,树立中国良好的外交形象。外交部吴泽献大使认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要熟悉中国近代史和党史,熟悉中国国情,增强四个自信。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主任高明乐教授指明翻译传播学和传播翻译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国际传播翻译具有交叉性、对外性、传播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指出言语在传播中具有承载功能和能动调节功能,需辅以区域国别研究与传播意识和技巧,以实现精细化精准传播。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邢玉堂认为应从战略高度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对外翻译实践。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主任陶友兰教授线上参会,她提出中国典籍作品是中国文化核心的载体,提升典籍英译作品国际传播力需要“译-写-传”(TWC)的策略。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分享了外交学院在构建外交特色、水平一流的外交外事特色翻译专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本次论坛凸显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有机融合。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成果丰硕,为教学科研和业界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启迪。